文衡山先生是谁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传世诗作有2000多首,就数量而言,在古代诗人中是比较突出的,然就其诗作的艺术成就来看,众多评论家却各有说法,其中许多人的评价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隐逸的风尚、与政治的距离和长期科举的失利,使得文徵明诗歌不会展现出高涨的政治热情和对天下、时局的充分关注,不会出现像前七子那样以文学风气去影响和改变国家、民族风貌的宏大理想,而呈现出“独善其身”的特点。
文徵明的散文以文体分类,细分有26种之多,主要包括题跋、叙、书记、祭文、墓志铭、小简等,数量较少的则有挽词、格言、合葬铭、疏、各种碑等。
文徵明的散文大都集中在序跋、书、记、行状、墓铭、祭文、赞、颂、碑等应用文上,纯粹的抒发个人情怀,表达个人思想的散文作品很少。由于他长期失利考场,不能仕宦而参与朝政,加上他个人追求自适、隐逸的情怀,使得他的文章很少展现对国家、民族的深刻关注和热情,缺乏一种对“道统”的承载和宣扬。
徵明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行、草、隶、篆各体皆工。但在他的各体书中,最为人看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他的小楷清劲秀雅,“深得智永笔法”。
在他的小楷作品中《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为早期作品,赵孟頫的影子比较多,体态略扁,起笔比较尖细。中期的小楷作品就带有欧阳询的影子了,如《右参政吴公墓志铭》等,劲健中带有板滞气息。文徵明的小楷虽然早、中、晚各阶段略有不同,但却反映了他一生都用功于小楷。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里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细笔取法赵孟頫与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在临摹和学习古代画迹后,他的艺术风格得以创新。
文徵明绘画在用笔及风貌上虽然师从沈周,却并未被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笼罩,反而创造出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在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温润,笔墨没有干枯狂躁之弊,并运用许多书法的用笔来勾皴点染,表现力丰富节奏感很强。
朝夕网 wWw.u3i3.Com原创不易,请大佬高抬贵手!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