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汉字不灭 中国必亡” 他为何如此反对汉字?
u3i3.com小编优优据网络最新关于“鲁迅先生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为何如此反对汉字?”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便迈入为了长达一百年的屈辱近代史。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方发达的现代文明深深震撼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这让他们开始思索中国图强的方法和道路。
上图——《新青年》书影
除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在政治上的探索之外,许多文人也在寻找发展中国文化事业的法门。其中有人认为中国应该废除原有的教育制度,使用西化教材,更有人直接提出废除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用新式的拉丁文字作为替代。
在汉字拉丁化浪潮中,不乏许多极有影响力的支持者,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鲁迅先生。
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鲁迅先生一直以强烈的民族情感著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持有“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论调?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
上图——鲁迅先生像
一、教育普及背景下的废除汉字思潮在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中,中国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清政府和后来的北洋政府在对外战争以及外交事件中屡屡令国人失望,这让国人对于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上图——描述五四运动浮雕
在当时的众多思潮中,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发现中国的衰弱固然和旧时代官僚的陈旧思想有直接关系,也和广大劳动人民低下的知识文化水平直接相关。
因此他们多次提出要普及大众教育,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走上强国之路。
当时的政府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在全国开设了许多小学普及基础教育,与此同时还尝试对成年文盲进行简单的认字教育,但是这些手段都收效甚微。
以钱玄同为代表的部分文人指出扫盲运动面对的最大困难不在于投入不够,而在于认字的门槛太高。中国的汉字固然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瑰宝,但是其字形太过繁复,还有许多多音字,多意字的存在,这让没有教育基础的人很难快速掌握。
上图——繁体书法作品
因此为了让大众们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他们提出了简化汉字的指导思想。不过他们采取的办法并不是新中国的简化字方案,而是打算用拉丁化的字母彻底取代方块字。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点:
第一拉丁化文字字母数量有限,这能有效降低人们学习认字的门槛。
其次拉丁化文字乃是表音字,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发音规则,每个会讲中国话的人都可以写出拉丁文字,这可以直接完成从口语到书面用语的转换,省去了学习语法的步骤。
上图——钱玄同照片
在钱玄同提出这一理论之后,立即受到了大量学者的猛烈抨击。彼时文言和白话的争论还没有得到确定的结果,钱玄同却要废除汉字,这样的冲击自然令人难以接受,这让汉字拉丁化的初步提议被暂时搁置起来,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二、鲁迅先生对于汉字拉丁化的看法鲁迅先生对于汉字拉丁化的看法经历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钱玄同等人首次提出这一倡议的时候,鲁迅先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从其对大众语文的几点看法中,我们能够看出鲁迅先生起初是并不支持这个做法的。
上图——鲁迅先生雕像
鲁迅先生在对于文艺大众化的思索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普及教育和文艺的过程汇总不应该想着一蹴而就。
如果为了推行大众化而做出一些破坏文化精髓的举措,那么就会让文艺的发展走向媚俗,这对于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而且鲁迅先生还提出,教育大众不能只以识字和写字为唯一目的,还要教授给大众相应的基础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普及教育的本质目的,让中国的文化事业取得较大发展。
上图——《鲁迅全集》书影
最重要的是,鲁迅先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想要完成文化改良运动,仅仅依靠文人的想法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只有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些文人的好点子才能付诸实践:
若是大规模的设施,就必须政治之力的帮助,一条腿是走不成路的,许多动听的话,不过文人的聊以自慰罢了。
除了对于文艺大众化和教育普及的看法之外,鲁迅先生对于当时舆论环境的认识也是十分深刻的,他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后除了图强之外,更重要的目标是提升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假如真的按照钱玄同的说法,彻底废除汉字代以拉丁文字,那么这无疑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显然是和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鲁迅先生对于汉字拉丁化一开始是持有反动态度的。
上图——拉丁字母
但是在几年之后,鲁迅先生对于汉字拉丁化的看法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出汉字是阻碍中国进步的障碍,想要让中国快速发展,除了拉丁化汉字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办法,他还说出了“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这样决绝的话。
在那时的鲁迅先生看来,让大众学习汉字的难点主要有两个,除了其复杂的字形之外,其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许多方言中的音节根本没有合适的汉字来表示,因此用音节系统更加复杂的拉丁字符来表示显然是更好的。
之前鲁迅先生曾经提到过文艺大众化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交流之中。
但是他后来的发言中则表示拉丁化的方言书写方式可以先在特定地区进行内部流通,等到出现统一的官话之后再做更改,这显然和他之前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
与此同时鲁迅先生还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对汉字进行了批判,他提出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匹配一些新的名词,科学家们已经在造字了,这和文化的传承似乎也没有关系。
上图——化学元素周期表
为了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用拉丁字母显然比硬造生僻字更有优势。
三、鲁迅先生态度改变的背后原因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自己的想法,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在笔者看来,这可能只是鲁迅先生的激将法而已。
熟悉鲁迅先生的朋友们肯定对他中国人喜欢折中的论述非常了解: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世界之最 WWw.U3I3.COm原创不易,请大佬高抬贵手!
因此鲁迅先生的做法很有可能也是一种将自己的想法极端化处理后的表达,因此我们不妨仔细分析鲁迅先生当时的真正诉求是什么。
在新文化运动中,最核心的矛盾一直是文言和白话文之间的取舍问题。
在新文化运动早期,白话文的普及运动发展形势十分喜人,鲁迅先生虽然看到了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但大致上是比较乐观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反对钱玄同将汉字拉丁化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他对白话文的教育效果有自信。
上图——《孟子》书影
但是在1934年的时候,中央政治大学的汪懋祖提出了要在小学中重新教授文言文,并在初中开设《孟子》课程的提议,这让白话文的改革遭遇了极大的阻力。
鲁迅先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站台白话文是没有意义的,那只会让他卷入论战之中。自己这时不妨振臂高呼,支持汉字拉丁化,那些老学究自然不能认同这样的冲击,可能就会回来支持白话文改革了。
这一点从鲁迅先生和曹聚仁的通信中也有提及:
老先生们保存现状,连在黑屋子开一个窗也不肯,还有种种不可开的理由,但倘有人要来连屋顶也掀掉它,他这才魂飞魄散,设法调解。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鲁迅先生并不是支持汉字拉丁化的,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白话文的推行扫清障碍,因此才采取了激进了言论。
上图——鲁迅先生
四、结语汉字作为中国文明的实际载体,其不但是一种文字,更是民族信心的具体表现。
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看到了汉字普及的难度太大,便提出将汉字改为拉丁化写法,这无疑是一种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
而在这些学者中,鲁迅先生的出现令人十分意外。这不但因为他是传统文化大家,更因为他在这一说法最早被提及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积极的反应。
此时有人提出鲁迅先生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也对国人失去了自信,认为教育的普及是很难做到的。
但实际上鲁迅先生深知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之所以突然转变态度支持拉丁化,只不过是为了逼迫拥护文言文的学者们转而支持白话文。
而且鲁迅先生也知道汉字的拉丁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出赵元任先生的拉丁文字体系存在不足,还需要改进才能推广。
这也说明鲁迅先生知道自己支持的事情暂时还是镜花水月,并不能真正被推行,因此不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良苦用心。
上图——鲁迅纪念塑像
以上就是u3i3.com小编优优据网络最新关于“鲁迅先生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为何如此反对汉字?”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